书写雪域高原新传奇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原标题:东方潮西藏篇(引题)

书写雪域高原新传奇(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徐福平罗筱晓

今年是建党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70年来,党领导西藏人民书写了雪域高原从一穷二白、封闭落后走向繁荣发展、文明进步的壮丽诗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短短几十年超越上千年的人间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西藏工作把舵定向、谋篇布局,亲自谋划、亲自部署召开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努力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

当前,西藏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新征程。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正砥砺奋进、团结拼搏,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举措,奋力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图①: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王益亮摄

图②:昌都解放70周年庆祝大会。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图③:在拉萨曲水县拍摄的公路与铁路。西藏现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一体的交通网络。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

图④:山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泽帖尔”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徐福平摄

图⑤:拉萨城区的八廓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徐福平摄

图⑥:昌都丁青县将易地搬迁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加快群众致富的脚步。

新华社记者田金文摄

西藏“天湖”纳木措,以瑰丽迷人的湖光山色吸引众多游客远道而来。视觉中国供图

增强内生动力,加快经济发展

崔桂勇是西藏日出东方阿康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我们公司年进入西藏地区,致力于清洁能源综合利用,提供以太阳能及空气能为核心的清洁能源供暖解决方案。”在他看来,西藏地处高原,日照时间长,可开发的资源很多。

过去几年,公司在西藏山南浪卡子县、日喀则仲巴县等地建设大型太阳能供暖项目,实现当年施工、当年供暖。年,日出东方阿康一期投资余万元,在拉萨经开区工业园区投资建设了全球首条超大平板太阳能集热器自动化生产线,车间面积平方米,可年产大型太阳能平板集热器10万平方米。

崔桂勇说:“西藏的营商环境好,国家也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我们在西藏不仅有包含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四位一体的太阳能供暖平台,更有扎根西藏、服务西藏不动摇的决心。”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像日出东方公司一样,甘露藏药、宝钢包装等一批关联度大、带动性强的行业龙头企业先后入驻拉萨经济开发区。作为西藏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拉萨经济开发区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目录》,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品牌建设之路,形成“1+N”全方位多维度政策扶持体系。年以来,共扶持落地实体企业家,兑付资金54.5亿元。

拉萨经开区副主任任道波告诉记者:“目前开发区已有注册企业多家,经过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了以生物医药、高原特色食饮品、清洁能源等为主导的产业集群,成为西藏自治区产业集聚度最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现代化经济园区。”

拉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是西藏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为1.29亿元,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亿元,经济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8亿元,比年增长倍。

西藏坚持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坚持保稳定、促增长、控物价、抓改革、扩开放、惠民生,注重投资消费双拉动,着力提升一产、壮大二产、做强三产,着力构建发展稳定的长效机制,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

与此同时,高原特色农牧业、绿色工业和第三产业也得到很大的发展。西藏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年的2.64亿元增长到年的.5亿元。年,粮食产量突破万吨,青稞产量保持在79.5万吨以上。清洁能源、天然饮用水、农畜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业、藏医药、建材等在内的富有西藏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建立。电力总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发电量超过90亿千瓦时。

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仍达9.6%,居全国首位;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接待国内外游客余万人次;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市县乡村四级电商服务全面推开,网络零售额累计突破亿元;高新数字产业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突破亿元。

持续改善民生,惠民实事暖人心

刚进入林芝朗县,记者就见到了拉多乡新扎村主任拉巴,这位去年当选的90后村主任热情地介绍村里的发展情况。

新扎村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北岸,距离县城朗县23公里,距离乡政府驻地29公里,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走进村里,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整齐划一的房屋。“现在是挖虫草的季节,村里除了老人和小孩,劳动力都上山了。”拉巴和上一任村主任洛桑罗布一起向记者介绍村里的情况。

7年前的扎村,在一座高山之上,平均海拔约米,水、电、路、讯、网等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极不方便。为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当地政府经过反复调研、分析、论证,开始实施整村搬迁计划,整体搬到雅鲁藏布江沿岸,与省道隔江而望。

自然生活条件改善了,还得让村民稳定增收。为了打造一个能持续形成效益的村集体支柱产业,年,驻村工作组带领新扎村村民,发展藏医藏药产业,成立了苏卡药香厂,主要生产销售塔香、线香、倒流香、香粉等药香产品。作为对口援助省份,广东先后投资0多万元,在村里成立养殖场、藏药材种植基地等。

如今,村民们在本村就能就业。除工资收入外,年,仅药香厂,每户就能分红1.9万元。村民的家庭年收入平均能达到6万多元。

“现在村民们生活富足。随着网络的发展,大家还学会了网络购物,接受的新鲜事物越来越多,眼界不断开阔。”拉巴说。

在西藏,像新扎村这样,通过异地搬迁和帮扶政策,让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得以改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力度逐年加大,并陆续安排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年至年,对口援藏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及中央企业分9批支援西藏经济社会建设项目6个,总投资亿元。

此外,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城乡保障房建设等系列工程项目,年西藏农牧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41.46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达33.4平方米,幸福指数大幅提升。通过推进农牧区水、电、路、气、讯、邮政、广播电视、优化环境为主的综合整治工程,西藏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年出版的《西藏始末纪要》中如是形容当地道路:“乱石纵横,人马路绝,艰险万状,不可名态。”和平解放以来,西藏逐步建立起涵盖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如今,建制村村村通公路,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1.88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94%、76%。高速及一级公路通车里程约公里。青藏铁路和拉日铁路建成通车,川藏铁路开工建设。昌都邦达、林芝米林、日喀则和平、阿里昆莎等支线机场建成,国际国内航线达到条,通航城市66个。所有行政村都有移动信号,光纤宽带通达率为99%。年,阿里与藏中电网联网工程正式投运,西藏实现主电网全区覆盖。

消除绝对贫困,过上幸福生活

在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有着“世界之巅在西藏,西藏之源在山南”之说的山南市,有一个叫琼嘎顶的社区。45岁的居民巴桑家庭比较困难,母亲尼姆年迈且常年患病。年,巴桑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社区了解情况后,帮巴桑找到一份环卫工的工作,并为母女俩参加医疗保险。年,工资收入加上按照扶贫政策发放草场补贴、产业分红等,巴桑的家庭年收入达元,顺利脱贫。

摘帽不摘扶贫,年,社区又通过党员结对帮扶,筹措资金对尼姆家的土坯房进行拆除重建。原来破旧的土坯房变成宽敞崭新的钢筋水泥房。除自住外,目前巴桑家还有5间房对外出租。巴桑脸上经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曾经,西藏是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5年召开深化对口援藏扶贫工作会议,创新开展“央企助力富民兴藏”等活动,通过精准施策、精准帮扶,西藏打赢脱贫攻坚战,各族人民实现了不愁吃、不愁穿和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8年以来,累计下达资金36.18亿元,支持西藏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等4类重点对象39.97万户,通过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告别了破旧的夯土房、石砌房等危房,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安全房。

坚持扶贫先扶志扶智,培育内生动力。西藏坚持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倾斜政策,帮助贫困地区改善办学条件。目前已全面建成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体系,资助政策达40项,资助范围实现各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失辍学生动态清零。开展建筑、生活服务、食品加工等职业技术教育,为贫困人口提供相对稳定和报酬更高的就业机会。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兜底保障。西藏对11.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元和元,农村分散供养和城乡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年元、元;临时救助平均水平提高至元/人次。在74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项目,改善6个月至2岁龄儿童营养状况。

年底,全区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目前已脱贫人口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脱贫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

守护绿水青山,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在布达拉宫的后山向西北眺望,有一片绿色的无人地带。那是闻名遐迩的拉鲁湿地。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国内面积最大的城市内陆天然湿地。有专家说,这片湿地每年可释放6万吨氧气,是拉萨不可或缺的“城市之肺”。近年来,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拉鲁湿地在调节气候、补充氧气、涵养水源、吸收二氧化碳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拉萨这个高原城市来说不可多得。

早在年,西藏就全面启动了拉鲁湿地保护工作,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形成,是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范本。目前,全区现有1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国家地质公园、9个国家森林公园、22个国家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地占全区国土面积的38.75%。建立1个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5个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禁面积达到4.8万公顷。4年至年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9.24万公顷,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07万公顷。年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湿地面积达到.9万公顷。

加强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黑颈鹤由不到只上升到多只,藏羚羊约30万只。在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发现白颊猕猴等新物种5个,东歌林莺等中国新纪录物种5个。第二次野生植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巨柏稳步增加并得到有效保护。调查中发现桫椤、喜马拉雅红豆杉等21个物种的新分布点,主要江河湖泊水质整体良好,雅鲁藏布江、纳木错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珠穆朗玛峰下绒布河达到Ⅰ类标准。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土壤处于自然本底状态。年PM10和PM2.5年均浓度较年分别降低28.1%和37.5%,西藏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9.4%。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国家高度重视西藏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制度创新、筑牢科技文化支撑、加大生态建设投入,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目前,西藏生态系统整体稳定,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绿色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人民生态环境权益不断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西藏成为全世界生态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责任编辑:朱欣李丹青

版式设计:朱欣

制图:肖婕妤

责任编辑:杨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11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