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好 http://pf.39.net/bdfyy/dbfzl/211210/10057623.html
书影清香
在远方(下篇)
文字:夏于燕
眼里有诗
自在远方
01
理塘
剪子弯山和卡子拉山简直是无缝对接,让人感受不到明显界限。过了卡子拉山,理塘,世界高城,就呈现在我们面前。
一路走来,理塘是最平坦、宽敞的县城,但海拔超过米。这个海拔高度,已不适合农作物生长,这里是典型的牧区,牦牛和人们身上的首饰是财富的象征。
我曾以为海拔这么高的地方定是贫困落后的苦寒之地,此行又一次深刻体会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小小的理塘,颠覆了我以往的认知。
正因为自然条件严酷,理塘的藏族同胞凭借吃苦耐劳的干劲和聪明的智慧,全民经商,硬生生闯出一条生存之路和生财之道,理塘,被称为藏族的温州。藏族同胞积累财富的方式十分特别,有钱除了捐献给寺庙以外, 的爱好就是购买 金、珊瑚、玛瑙、天珠等。
夏季的理塘有“耍坝子”的习俗,家家户户在草原上搭起帐篷,煮好酥油茶,炖好牛羊肉,喝酒、唱歌、跳锅庄。蓝天白云下的夏季草原繁花似锦,人们载歌载舞至少狂欢一周,耍坝子的高潮就是炫富,藏族同胞对财富的展示大大方方,传统藏族服饰穿戴整齐,穿金戴银、珠宝成串,谁身上的珠子多,重量重,谁就是 ,据说有一年最重的“炫富者”身上的宝贝太多,一身行头至少价值上千万,实在太重,以致于没法自己走出来,只好坐在椅子上被几个壮汉抬出来的。
安师傅和同行拉姆主任的民俗介绍,我们听得津津有味,真是十里不同景,百里不同俗,异域的文化让人耳目一新,脑补一下那五光十色光彩夺目的场面都觉得十分新奇。
(图片源自网络)
理塘,藏语的意思是“平坦如铜镜的草坝”,有东西两座城门,城门上用烫金的大字写着“世界高城理塘”,因境内有一望无际的毛垭大草原,海拔又高,又被称为天空之城。比较起来,我更喜欢天空之城这个名称,总给我一种纯净、唯美的感觉,再加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一首“跨鹤高飞意壮哉,云霄一羽雪皑皑。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让我对理塘有了别样的认知。据说这首诗是仓央嘉措在青海湖边圆寂时,在他的遗物中发现的。
理塘并非仓央嘉措的出生地,传说是他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心上人的故乡,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留给后世最深的印象不是他达赖的宗教 的身份,而是他的一往情深:
不想见
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 不相知
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 不相伴
如此便可不相欠
……
谁,执我之手
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
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
慰我半世哀伤
……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心中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
住在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
流浪在拉萨街头
我就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
(图片源自网络)
如此动人心弦的诗句,很难相信竟是出自一位年轻的整日与青灯佛像为伴的宗教 之手,在仓央嘉措短短的二十四岁的生命中,他一定有着刻骨铭心的爱恋和相思,我宁愿相信他人生 所写的“此行莫恨天涯远,咫尺理塘归去来”,是为了寻求他 的情感归宿,理塘,那是心上人的故乡,纵然纸短,奈何情长,所以,梦萦 牵!所以,生死相依!
02
海子山
出了理塘的西城门不久,毛垭大草原便呈现在眼前,冬季的草原,少了繁花似锦和草长莺飞,平添了几分肃穆和萧瑟。道路平坦,宛如一条直线直达天边,无量河静静地在枯 的草原中流淌,部分河段已结冰,阳光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四周很安静,渐渐的,天空变得阴沉昏暗,只有公路呈现出沥青的色彩,其他的一切都被白雪覆盖了,天地间一片苍茫,再无其他纷杂,此情此景,一瞬间,心就被震撼了。
人在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我们就这样在白雪皑皑中驶向海子山。
海子山,顾名思义山上有许多高原湖泊、水塘, 的就是姊妹湖,在海拔将近米的高原上,国道旁,一大一小两个古冰川时期遗留下来的高山湖泊紧挨在一起,背靠雪山,湖水清澈。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出过一期专辑,叫《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封面就是姊妹湖,《中国国家地理》编辑揽景无数,在其眼中,姊妹湖及其附近的山峰有着无穷和独特的魅力,最能体现青藏高原远古、幽静、宏伟、清澈、震撼的气质。冬季的姊妹湖像一幅水墨画,淡雅而宁静。有人说这是两颗璀璨的明珠,而我更喜欢另一种说法:这是天空落下的两滴泪珠!
(图片源自网络)
告别姊妹湖,继续西行,一路下坡,海拔从多米逐渐降低到不到米,路边的树木越来越多,太阳重新明媚地出现,视野当中的色彩也丰富起来,道路也再次崎岖。
突然,我们远远看到路中间居然蹲着一只小动物,放慢车速小心翼翼驶近,才看清楚是一只猴子坐在公路正中间晒太阳,车过不去,只好先停下,下车正准备撵猴子,惊喜来了,猛然发现公路两旁不知什么时候出现了一群猴子,大大小小的孙行者们看似慵懒实则警惕地注视着我们的一举一动,在明白我们没有恶意之后渐渐占据了整个路面,一猴妈妈背上还背着一只小猴子,未曾想过会在高原上与猴子来一场“你进我退”的相遇,大家都纷纷下车,兴奋地拿出开心果、苹果喂猴子,它们的机智、敏捷让我觉得这一定是孙悟空派来,因为它们居然会吐坚果壳,如此聪明,看来的确是高原的精灵。
猴儿们吃完东西,不用挥赶,拖家带口、三三两两退回到路边,把路腾开了,相遇就是一场不浅的缘分,而我们因为这偶遇,也非常开心。
继续前行,路边多了摇曳着金 树叶的苹果树,巴塘,临近了。
03
巴塘
巴塘,位于金沙江河谷地带,海拔只有多米,气候相比甘孜州其他地方要宜人得多,被誉为甘孜州的小江南,因海拔较低,又临近金沙江水源充足,物产也较为丰富。当车辆行驶过巴塘兵站后,此行的目的地,终于到了!
远远看见老朋友格桑院长手捧洁白的哈达站在路边等候我们,阳光灿烂,心头更暖,赶紧下车。既听得懂又会说的藏语,我只会两句,一句是“金珠玛米”,翻译为汉语为救苦救难的菩萨兵,在解放 解放西藏后成为解放 在藏语中的专有称谓。另一句就是“扎西德勒”,汉语为吉祥如意,见到老朋友,十分高兴,互致问候:“扎西德勒!”
此行的主要工作是对口帮扶,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甘孜州的连片贫困地区很多,我们正赶上州里对巴塘脱贫攻坚工作进行试验收,年,将迎接“省考”和“国考”。
年我在九寨沟旅游时曾好奇地问过当地卖土特产的藏族群众:“以前有的藏区不稳定,你们这怎么样?”
憨厚的老百姓直言快语:“你不知道九寨沟是阿坝州的印钞机吗? 策好,我们做生意都忙不过来,哪会去闹!”
所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们所帮扶的困难群众有两户,一户是位藏族老阿妈,丈夫已去世,寄居在女儿家,阿妈和女儿给我们献上哈达,将我们迎进家里,七十多岁的阿妈不会汉语,我们的交流完全靠驻村干部进行翻译。
阿妈面带笑容听着、讲着,不时起身一遍又一遍给我们续上热气腾腾的酥油茶,阿妈已经领取了低保,巴塘又地处金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退耕还林,涵养水源的重要地区,村子里的年轻人通过当护林员,每月也增加了几百元的收入,在女儿女婿的照顾下,阿妈的晚年生活有了保障。
虽然我听不懂阿妈说的话,喝不惯酥油茶,但阿妈的热情我深深感受到了。
(图片源自网络)
十分遗憾,医院的住院部见到了另一户贫困户,夫妻俩有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男主人股骨头坏死,又有其他疾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女主人为了照顾丈夫,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继续留在家里种田,一家人没了收入来源。即便女主人留在家里,他们的家位于山高坡陡的边远乡村,陡峭贫瘠的土地只能种植土豆,没有多少收成,温饱都难以解决,女主人一无文化,二不会汉语,独自外出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到内地打工,他们家的情况既典型又具体。
前年当我听说这户人家的情况后,就曾将家里老老少少的衣服收拾了满满一箱托单位同事带给了他们。既要扶贫,又要扶智,否则贫困会因没有文化代际衍生下去。
移民搬迁,正是在考虑的对这家人的 扶贫,下一步女主人会在县城打工,毕竟本乡本土,言语相通,再加上给予这个小家特殊的扶持 策和新农合医保的兑付,祝愿他们能尽快实现脱贫,孩子们,一定要好好珍惜机会,努力读书。
金沙江畔的竹巴龙乡,为川、滇、藏三省的结合部,与西藏芒康隔江相望,国道从这里横跨金沙江进入西藏境内,达瓦院长就是这里的驻乡县领导。
从县城前往竹巴龙乡,十几公里的车程,江边梯级水电站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利用金沙江在高原的落差形成的丰富水能进行水电开发,是国家层面给予巴塘 的扶贫项目和力度。以能源带动经济,以开发促进脱贫,沉寂多年的金沙江河谷开始变得热闹非凡。
年10月,西藏昌都江达县和四川甘孜白玉县境内发生山体滑坡,堵塞金沙江干流河道,形成堰塞湖,11月泄洪时,达瓦院长给上级立下 令状:绝不因泄洪造成一人伤亡,如果有,那就是我!
(图片源自网络)
连续在竹巴龙乡奋战了十几个昼夜,疏散群众, 限度转移财产,最终群众的安危保住了,达瓦院长履行了承诺,无任何人员伤亡。
我们一起到了金沙江畔,洪水淹没的痕迹比比皆是,水位之高,流量之大,破坏力之强,不到现场,根本无法想象大自然的洪荒之力有多大。公路本身就高于江面几十米,但洪水已完全漫过路基,公路旁的房子至少有一米有水侵蚀过的印记,河沙在路边随处可见,最惊心动魄的是,国道上原来的金沙江大桥在堰塞湖泄洪时桥体整体被冲毁,巨大的桥面断成几截,散落在江心,任江水冲刷,仿佛在无言地诉说那场水患的严重。
金沙江大桥曾是网红打卡地,很多人的进藏梦,就是从这座桥开始的,桥上曾有很多花花绿绿的留言,桥被冲毁后,有网友叹息“和初恋在桥上的留言被冲走了”。
现在的金沙江大桥是部队临时抢修的一座钢架桥,越过栏杆俯身向下看,修桥所用的钢架材料都是 绿色的。站在桥上,面对横亘在湍急江水中的桥梁断垣,看着对面的西藏,无不敬佩达瓦院长,他所立下的岂止是 令状,分明就是生死状!这些常年扎根在高原的基层领导,为改变藏区的面貌,付出了我们难以想象的心血。
(图片源自网络)
在巴塘的时间只有两天,接触到了不少援建干部,他们的脸庞已被强烈的紫外线灼出高原红,皮肤也变得粗糙不堪,在他们的娓娓道来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身影气喘吁吁地跋涉在崇山峻岭间,在没有自来水、没有通信信号的偏远山区驻村蹲点。
晚上徜徉在巴塘 网红地田间栈道,整个栈道架空在田园上,桥下是田野和果园,光彩工程使得这座田间栈道在夜晚流光溢彩,分外美丽,成为巴塘 地标和老百姓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就是援建的成果之一。
巴塘的团结包子是大神一样的存在,锅有多大,包子就有多大,里面的馅料十分丰富,可以有肉、有菜、甚至排骨, 次面对团结包子,我们瞠目结舌,只恨胃小。
团结包子据说来源于十八 进藏,路过巴塘,因纪律严明,受到当地群众的爱戴,为了表达对金珠玛米的敬意,当地百姓就蒸制蒸肉以示慰问,但家用的笼屉太小,就到寺庙借来大笼屉,一屉蒸一个大包子,够一个排的人食用。为纪念这段鱼水深情,团结包子的做法和称呼就一直流传下来,时至今日,已成为巴塘的一张名片。
虽然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交通不便,但巴塘绝不闭塞。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国外的传教士将基督教传播到了这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使得这座小城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塘玄子,就是其中的代表,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长袖善舞是藏民族的特点,高亢的音调和曼妙的舞姿,无不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让巴塘的生活丰富而生动,心灵富足了,才会真正地感受时代和生活的变化。
04
稻城
回程,因有急事,兵分两路,一路在稻城机场乘坐飞机返回,一路开车返回。
提起稻城,很多人的 印象来源于前几年一部叫《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电影,影片将稻城旖旎的风光和浪漫的爱情故事完美融合在一起,美不胜收。
其实美国探险家洛克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考察过从凉山州木里县到甘孜州稻城县的经典徒步路线,这就是 的“洛克线”。
(图片源自网络)
一路探险,洛克深深为之震撼,他在和朋友的信件中这样写道:我情愿死在这美丽医院冰冷的床上。
他两次到达稻城,并将撰写的文章和拍摄的照片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年,作家希尔顿以洛克的文章和照片为线索,创作了 的小说《消失的地平线》,将文中描述的世外桃源称之为“香格里拉”,从此“香格里拉”一词风靡全球,成为人们无比向往的“伊甸园”“乌托邦”。
(图片源自网络)
从巴塘到稻城,在理塘分路,一路阳光明媚,万里无云,路况很好。逐渐看到道路两旁布满奇形怪状的黑色石头,巨大的黑石顺势铺满山谷,可不要小看这些星罗棋布的石头,它们来自远古,历经沧海桑田的地质变化,在冰川的作用和侵蚀下,发育成冰蚀地貌。
置身路边近距离观看这些黑色石头,仿佛来到外星球,奇特而肃静,偶尔有风吹过,似乎在诉说远古至今的变迁。翻过因矗立在山巅上的石头貌似兔子耳朵而得名的兔儿山,稻城,离我们越来越近。
稻城的城外有一条小河在缓缓流淌,县城地势较为平坦。年我曾来过此地,再次到来,尽管夕阳西下,温度很低,依然觉得亲切。因第二天一早就要匆匆离开,实在舍不得将时间浪费在宾馆休息,一个人走到街上,边回忆边张望,开始与稻城短暂的“相逢”。
小城变大了,房屋增多了,城中央修建了具有藏式风格的商业街,路边的椅子坐满身穿藏袍的老人,一手拿着转经筒,一手拿着佛珠,夕阳的余晖下他们安宁而慈祥。
沿着记忆走到曾经居住过的营区,脑海里回想起当年半夜抵达稻城,明明是八月盛夏时节,却冻得瑟瑟发抖,下车就穿上 大衣,进屋直接围坐在电炉旁的情景,不由笑了。在他乡,亦有美好的回忆,在我看来,这也是远行的意义。金珠桥边的白杨树依旧挺拔,记忆与现实重叠在一起,时间与空间交错在一起,这种感觉温暖而美妙。
(图片源自网络)
夜幕降临,和稻城兄弟单位热情洋溢的朋友们相聚一起,不大的会议室欢声笑语,一首首热情洋溢的藏族民歌被他们演绎的如同天籁之音,悦耳动听。谢谢桑陈院长,谢谢活泼可爱的“活动办主任”,认识你们,是我们的荣幸!
05
后记
距离巴塘行已有一年的时间,这片散文,陆陆续续也写了大半年,每当回忆起当时的一幕幕场景,心里犹如照进了阳光。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句话已成为网红语言,而我觉得,会看、会思、会想,方能眼里有诗,自在远方。
一路行来,我们感恩、感慨,一路听来,我们感悟、感怀,诗和远方是无数人的牺牲奉献书写和铸就的,我们作为追逐者,在离 最近的地方,不仅身体沐浴着圣洁的阳光,灵 也应接受一番洗礼,此行,才不枉此心。
在巴塘时,接到亲人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余也感慨生命的无常,人在自然面前是如此渺小而脆弱,愿我们珍惜当下,彼此都能被岁月温柔以待,在彼此看不见的日子里熠熠生辉!
原标题:《在远方(下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