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珠山不是一般人能去的,除了非常有缘分的人。由于弯道较多,且路面为砂石路,对车的性能以及驾驶员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建议选择越野车型上山。
途中无数S弯,颠簸中一路细数竟有43个回头弯,海拔上升也大,37公里路途爬升竟有多米!可谓险中之险,若非信徒,确难抵达。
一路上,一直在内心祈祷:“道路多么崎岖,无论如何让我登上孜珠山”。所幸今天的天气出奇的好,沿途风景更是令人心醉,蓝天白云、雄鹰翱翔、神山环绕。穿过一段猿猴都发愁的峡谷,经过近一个钟头的行程,终于抵达孜珠山山顶。登高孜珠山后还可窥藏东丹霞之红。
孜珠寺,位于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丁青县著名的神山——孜珠山上,海拔米左右,是西藏海拔最高寺院之一,也是雍仲本教最古老、最重要的寺庙之一。
孜珠寺始建于三千年前,由第二代藏王穆赤赞普倡导,大成就者第一世穆邦萨东大师创建并传承,至今已是第四十三世。住持喇嘛被尊称为“孜珠活佛”,现任住持为丁真祖普俄色活佛。
孜珠寺所在的孜珠山,巍峨、险峻,是苯教传说中的四大神山之一。据古典记载,孜珠山为观音菩萨的道场,六座山峰象征着观音菩萨用慈悲和智慧度化六道众生,代表六度万行中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佛祖辛绕弥沃曾在孜珠山传法,给予巨大的加持。
现在的孜珠山六座山峰上,寺庙、经堂、僧舍从高到低镶嵌其间,仍然保持着远离世俗的纯净修行,众多修行者在峭壁上的修行洞中获得证悟。
有个空洞的山峰是孜珠山的第三峰,传说那个空洞是大鹏鸟穿山而过留下的,因为像一面悬空的镜子,可以照见世人之心,照见世间空性,所以第三峰又叫“见性峰”。
空洞旁边悬崖上的那个修行小屋是后世人的修葺,最早只是一个山洞,据说占巴南喀(公元前年诞生在沃莫隆仁圣地,是象雄国王的王子,文殊的化身,被誉为“密宗之父”,曾在这个山洞修行,至今山洞内还有占巴南喀当年修行留下的脚印。
登网红打卡地天门洞,需要攀登最原生态的木梯,以前好像只有一根,为安全着想,又添加了一根,但是依旧是需要胆量去攀爬的,修行洞之一,海拔多米,用心体验一次,应该也有一丝“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悟吧。
第二座山峰,传说名为“无垢水晶”,水晶意“净”,无垢无净是为本性,新修的经堂便坐落在此。寺庙在每逢鸡年有一次最为盛大的法会,到时候不仅有念经、超度、灌顶等活动,那时的宗教神舞也是最隆重、最精彩的,它与藏地其他任何神舞都完全不同,每12年才有一次,很值得一看。
孜珠山四周山势巍峨,连绵起伏,好似展翅的大鹏鸟,穿行在山巅山谷之间,就像是随大鹏鸟起伏。峰峦叠万重,且行在这天地之间。
孜珠山有代表六道轮回的绕山道,前来朝圣转经的苯教信徒,虔诚的不远千里来此朝拜。
苯教信徒与佛教信徒,有着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转经沿看逆时针方向而不是顺时针方向,诵经的不是六字真言而是苯教的八字真言。这条艰险的转寺绕山路径风景绝佳。
夜幕,安营扎寨守候,只为拍下不同时刻的孜珠,星点的灯光次序点亮,此刻的孜珠山仿佛进入一个梦境的王国,梦里有三千年的慈悲。